主要內容
間隙碘化物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關鍵的缺陷類型,限制了效率和穩定性。它們可能在溶液、薄膜和器件處理過程中產生,進一步加速降解。在這篇文章中,北卡羅來納大學黃勁松團隊發現在鈣鈦礦溶液中引入少量鋅鹽-三氟甲磺酸鋅(Zn(OOSCF3)2)可以控制所得鈣鈦礦油墨和薄膜中的碘化物缺陷。CF3SOO抑制鈣鈦礦中的碘分子形成,將其還原為碘化物。同時,鋅陽離子可以通過形成鋅胺絡合物沉淀過量的碘化物,從而抑制所得鈣鈦礦薄膜中的碘化物間隙。
鋅陽離子降低了鈣鈦礦晶粒尺寸和碘化物間隙,使用這些添加劑的鈣鈦礦薄膜顯示出光致發光量子效率提高和深陷阱密度降低。在刮刀涂布工藝中,鋅添加劑有助于在大面積基板(78-108cm2)上形成更均勻的鈣鈦礦薄膜。經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制造的微型組件功率轉換效率分別為19.60%和19.21%,孔徑面積為84和108cm2,是該尺寸微型組件的*高認證效率。
圖1:小面積電池的光伏性能



文獻信息
Iodide manipulation using zinc additives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minimodules
Md Aslam Uddin, Prem Jyoti Singh Rana, Zhenyi Ni, Guang Yang, Mingze Li, Mengru Wang, Hangyu Gu, Hengkai Zhang, Benjia Dak Dou & Jinsong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