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IPSCs)因其優異的熱穩定性和適用于疊層太陽能電池應用的帶隙(~1.7eV)而備受關注。然而,缺陷引起的非輻射復合損耗、低電荷提取效率、能級失配等使得高效倒置IPSC的制備仍然具有挑戰性。
在這篇文章中,南開大學張曉丹等人將甲醇中的3-氨基-5-溴吡啶-2-甲酰胺(ABF)動態旋涂在CsPbI2.85Br0.15薄膜表面上,這有助于對富含缺陷的亞表層進行有限蝕刻,從而形成垂直PbI2納米片結構。使得鈣鈦礦薄膜和電子傳輸層之間能夠局部接觸,抑制電子-空穴的復合,有利于電子提取。此外,ABF中的C=O和C=N基團有效地鈍化了晶界和CsPbI2.85Br0.15薄膜表面的欠配位Pb2+。獲得了20.80%的**效率(認證效率為20.02%),并增強了穩定性。此外,研究團隊成功地制備了效率為26.26%的p-i-n型單片無機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該策略在電子選擇性界面提供了快速提取和有效鈍化。
文獻信息
Nanoscale Local Contacts Enable Inverted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20.8% Efficiency
Sanlong Wang, Shanshan Qi, Hongrui Sun, Pengyang Wang, Ying Zhao, Xiaodan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