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在室內光照強度下的效率為40%,如果使其商業化,將成為低光應用、物聯網(IoT)設備和室內電子設備有前景的電源。在這篇文章中,陜西師范大學趙奎&劉生忠等人利用β-丙氨酸酰胺鹽酸鹽(AHC)自發形成一層2D鈣鈦礦成核種子層,以改善薄膜均勻性、結晶質量和太陽能電池性能。
研究發現,添加AHC提高了薄膜質量,表現為更好的均勻性、更低的陷阱密度、更小的晶格應力,從而使電荷載流子壽命增加了10倍。因此,不僅小面積(0.09cm2)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42.12%的功率轉換效率,大面積電池(1.00cm2和2.56cm2)分別實現了高達40.93%和40.07%的效率。這些都是尺寸相似的室內光伏電池高效率值,更重要的是,它們代表了由于面積擴大而造成的小效率損失。這項研究為制造用于物聯網設備的高性能室內PSCs(i-PSCs)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大面積打印技術中具有應用潛力。

文獻信息
In Situ Formation of 2d Perovskite Seeding for Record-Efficiency Indo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evices
Yong Li, Ting Nie, Xiaodong Ren, Yin Wu, Jing Zhang, Pengjun Zhao, Yuying Yao, Yucheng Liu, Jiangshan Feng, Kui Zhao, Wenhua Zhang, Shengzhong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