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內容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萬相見教授等人為挖掘新開發的三維(3D)二聚受體潛力,通過調節氯(Cl)原子位置,報道了一系列氯化的三維受體(即CH8-3/4/5)。
中心單元Cl原子的引入影響分子構象。而通過使用氯化端基(CH8-4和CH8-5)取代氟化端基(CH8-3),實現了紅移吸收和增強結晶。得益于這些,器件獲得了超過16%的功率轉換效率(PCEs)以及良好的熱/光穩定性。其中基于PM6:CH8-4的器件產生了17.58%的PCEs。此外,多烷基鏈的3D優點使其在器件制備過程中具有多功能的可加工性。
對于分別在手套箱和環境中制備的無鹵素溶劑可加工器件實現了17.27%和16.23?%令人印象深刻的PCEs。通過旋涂法和刮涂法2.88cm2模塊也獲得了超過13%的PCEs。CH8-4在小面積器件、模塊和非鹵素溶劑處理器件上的良好性能突出了3D受體的多功能處理能力,以及它們在未來的應用潛力。

文獻信息
Terminally Chlorinated and Thiophene-linked Acceptor-Donor-Acceptor Structured 3D Acceptors with Versatile Processability for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Hongbin Chen, Bin Kan, Peiran Wang, Wanying Feng, Longyu Li, Shuchao Zhang, Tianqi Chen, Yang Yang, Tainan Duan, Zhaoyang Yao, Chenxi Li, Xiangjian Wan, Yongsheng Chen